2011年3月21日,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揭牌。在项目组到商用车公司成立短短15个月的时间里,上汽商用车项目组就完成了海外资产收购搬迁、国内生产基地建设、体系竞争力的规划与实施、上下游业务链的打造、MAXUS大通品牌发布等一系列重要工作,这在行业内可以说创造了一个速度“神话”。
2009年8月,上海汽车主动出击与英国商用车公司进行接洽。尽职调查团队在英国克服种种困难,2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对MAXUS品牌全部知识产权和技术平台的收购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上海汽车尽职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更展现了上海汽车的快速响应和快速决策能力。随后,上海汽车集成旗下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人力资源于2009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上汽商用车项目组。成立之初,所有工作就围绕着如何打造上汽商用车的核心竞争力而展开。
在海外资产接收和搬迁的同时,项目组在国内的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在确定收购MAXUS品牌之后,上海汽车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签署收购无锡车身公司的框架协议,同时对无锡基地进行全面规划。3个月后,上汽商用车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项目报告得到批准。继而,上海汽车无锡商用车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无锡基地的建立不仅实现了项目初期低投资的目标,还为今后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同时还体现了项目组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在项目之初,项目组就秉承“高标准发展”的精神和“’在组后ian的的共同努力,直求乎其上”的原则,确立了以GVDP流程作为项目主流程,并同步开始了包括TS16949在内的体系建设工作。产品研发方面,项目组建立了上汽商用车产品工程标准体系,使上汽商用车的产品开发有了技术规范和标准;并严格按照GVDP流程实施产品研发工作。随后,项目组又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财务、招聘、培训等流程体系。与此同时,基于项目经济性分析,在充分满足商用车消费者需求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具有挑战性的成本控制目标,包括工厂建设投资、物料成本及产品开发投资。
上汽商用车项目组从一成立就十分重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前,信息系统正在进行PDM/GBOM、 SAP、MES、e-HR、PR-online、DMS等系统的开发,将根据进度逐步上线。其中GBOM系统,尤其是此系统的车型配置系统具有行业水平,实现了模式创新。信息化为今后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项目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各类办公网络自动化的工作环境,也为项目组高效运作和沟通提供了保证。
为了能提供给消费者高品质、高水准、高起点的商用车产品和服务,项目组从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对上游供应商体系和下游经销商网络的建设。众所周知,零部件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商用车整车的品质。因此,项目组充分发挥上海汽车在供应商体系上的优势,在关键零部件上采用了世界500强供应商的产品,同时,将优质的乘用车供应商资源延展到商用车平台。此外,其余零部件的采购也是在国内商用车供应商中优中选强,从而保证上海汽车商用车的产品能够满足并超越消费者的需求。在经销商网络的建设方面,国内外营销渠道也在同步展开。在国内市场上,项目组从经销商中选取30家作为一级经销商;在国际市场上,项目组已经与MAXUS原有的经销商签署了供货合同,同时与欧洲、非洲、南美洲的经销商也正在积极的接洽和谈判中。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